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萧 雅 | 寒梅独自开 惟作孤勇者

萧 雅 中国戏剧杂志 2024-03-25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萧 雅

越剧尹派表演艺术家 

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项目的传承人

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梨园自有孤勇者,莫笑痴情太痴狂。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滑动查看更多


 对于梅花,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不吝挥毫赞咏。描述梅花的品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不与百花争春色,惟愿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三九严寒无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就我个人而言,我体会出了梅花另一种特有的品格,那就是“孤勇”。所谓孤勇,即孤独寂寞,勇敢坚毅。


今年恰逢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梅花奖”历经40年的发展、修正、完善,日臻成熟,充分体现出了为推动中国戏剧事业的蓬勃发展而起到的重要作用和长远意义。“梅花奖”的设立,是对优秀戏剧演员的肯定和艺德的褒奖;“梅花奖”的设立,是引领中国戏剧事业发展的方向,以唤醒百花为己任,争奇斗艳,生生不息。40年来,“梅花奖”俨然成为一代又一代戏剧演员为之而努力拼搏,理想达成的目标和荣耀。历经40年的孕育,31年的花季,中国的戏剧舞台已先后开出726朵闪亮艳丽的“梅花”,成果颇丰。

《盘妻索妻》

我想,之所以以“梅花”命名而设立奖项,对于戏剧演员来说,其真正含义就是不但要拥有精湛而过硬的艺术造诣,更需有梅花一般高贵而独特的品格。作为一名获此殊荣的戏剧演员,我和所有“梅花奖”演员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就我个人而言,感受最深的则是“孤勇”。我认为所有“梅花奖”演员都是戏剧领域的孤勇者,而“孤勇”则是一名优秀戏剧演员在艺术成长、钻研、建树过程中所必有的品格,因为这是从事戏剧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演员们少年和青春的汗水、血水都挥洒在镜前、挥洒在地毯上、挥洒在练功房内……十年如一日,他们必须反复训练枯燥而乏味的基本功,却拥有如磐石般的信心和毅力,必须忍受住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和孤独,内心却无比坚定。即使伤痛累累,即使不被理解。但为了自己的选择,为了信念和梦想,刻苦地学习钻研,无畏地勇毅前行。他们深刻体会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切含义。因此,他们才能收获精湛的艺术造诣和刻苦勤奋的意志品质,才能摘取“梅花”之桂冠。

萧雅(右一)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时合影


我认为中国戏剧事业的守正创新、繁荣发展、传承弘扬,就需要有这样一批无畏的孤勇者。他们的付出、坚守和收获,正在影响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戏剧艺术并加入这一行,为戏剧事业发展的后继有人作出特殊的贡献。

《状元未了情》



时光荏苒,距离我获“梅花奖”已经过去了20年,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是从15岁开始学习越剧的,并有幸成为了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的弟子。恩师对我的言传身教,热切期望,至今都历历在目,牢记在心,不敢懈怠。当初就年龄而言,我学戏属于较晚的,很多基本功相对薄弱,因此我必须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去练习钻研。为此,我就想了个办法,晚上临睡前多喝几大碗水,这样夜里就容易起夜,起夜之后我就抓紧练功,毯子功、台步、跑圆场……等夜功结束,天差不多也亮了,再溜回宿舍小睡一会儿,这样我就比别人多了好多时间练习。追梦的路上是孤独的,一个人的练功是枯燥的,好在心中的一份执念,一份热爱,一份勇气,都可抵岁月漫长。那挥洒着青春汗水和血水的练功房,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萧雅与恩师尹桂芳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多种原因我曾一度离开舞台,远赴异国他乡。在国外我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和舒适的环境,但内心始终在徘徊着,思想始终在斗争着。最终,对越剧的痴爱,对舞台的眷恋,对梦想的执念,让我战胜了犹豫和退却之心。于是1998年,我毅然决然回到了上海,继续我的越剧梦。一回来,我就尝试了不同的演出合作模式,可是始终无法企及内心的需求。其间,悲痛且遗憾地经历了恩师尹桂芳先生的过世。恩师对我寄予厚望,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恩师所创的越剧尹派艺术。

萧雅与恩师尹桂芳


为了挽回失去的宝贵时光,为了迫切地重返舞台,慎重考虑之后,我觉得唯有自创院团这一条路对我来说才是最可行的。2002年借着文艺戏曲体制改革的春风,我跨出了体制,探索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传承之路,创立了在经济上完全自负盈亏、艺术上完全独立自主走市场的民营越剧团。其实在当时,戏曲市场不景气,不少国有剧团都举步维艰,更何况是民营院团!作为上海第一家民营越剧院团,在经营发展等方面是无迹可寻且无人看好的,压力非常之大。可想而知,民营戏剧院团的生存发展是十分艰难的,将面对许多且不确定的困难因素,但我仍是顶住了压力,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勇毅地迈出了第一步。下定了决心,坚定了方向,就一定要勇往直前,无惧任何艰难险阻,没有经验就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做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孤勇者。

PART/1

2002年6月上海萧雅艺术工作室成立仪式

PART/2

面对建团之初的一大堆琐事,我厘清头绪,有条不紊地一件一件地干,一件一件地落实。没有钱,我就卖掉房产自筹资金;没有器材设备,我就一家一家地跑,一件一件购买,先后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舞美道具等;没有场地,我就去租,几经辗转洽谈,终于租下了几百平米的仓库来安置这些“家当”;没有演职人员,我便自己去找。我积极搜集专业人员信息,一个一个地联系拜访,用真情实意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团的演员和乐队可谓来自四面八方,有在院团里演不上戏的优秀演员、有退休的文艺工作者、有戏校刚毕业的青年演员;剧团的乐队,除了有越剧本剧种的成员之外,还有来自沪剧团、淮剧团、京剧团以及滑稽剧团的成员……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几经磨合,终成为一支配合默契且相当专业的队伍。

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晚会

我想,为了梦想,很多时候需要“一意孤行”的精神。虽然我一个人身兼数职,独当一面,亲力亲为,辛劳而孤寂,但内心甘甜而充满光亮。

《状元未了情》

建团后推出的第一台大戏是非常重要的,能否一炮打响关系着院团的生存和发展。但当时要找到一个好的剧目或剧本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就联系了几位老艺术家和专家(包括傅全香、李惠康等),恳切交谈,虚心交流,几乎天天在一起喝茶喝咖啡、侃大山。终于,在他们的支持和关怀下,一个故事概况渐渐成型。之后便承蒙李惠康老师执笔,终于出稿了一部精彩的原创剧本《状元未了情》,随后又聘请作曲家贺孝忠老师和梁国祥老师编曲、设计唱腔、创作音乐,并真诚邀请石玉昆导演前来执导,同时又受到了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张洵澎、刘觉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经过所有演职人员的齐力合作,精心打磨,认真而刻苦的排演,终于,这部戏一经推出便一炮打响,在业内外获得了很好的反响。2004年在长沙,我凭借此剧获得了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次的夺梅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团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既是我个人的殊荣,又是整个团队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对我们院团今后的发展提升了信心,增强了前行的动力。

《状元未了情》

在这部剧中,我在唱腔、表演上做了创新和尝试。我突破了原有传统的尹派唱腔,把通俗歌曲中的轻声、气声唱法和美声唱法糅合进尹派唱腔之中,拓宽了尹派唱腔的音域,使唱腔层次更丰富,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更具时代感。在表达人物情感时,我加入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形体动作,比如挫步之后的前后撩袍、单腿坐地、跪膝甩发等,这些动作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使得表演更具张力。

《状元未了情》

《状元未了情》最后一场的大段清唱是整部戏的重头戏,极具难度和挑战,也是全剧推向高潮的点睛之笔,而其中的跪膝甩发则是锦上添花。记得在长沙的夺梅演出中,我为了保证最后一场戏中的甩发顺利,让头饰老师把水纱勒得太紧了,导致一上场就感觉头晕几乎作呕,胃里反酸,但后面还有大段的重头戏啊……结果大甩发时,竟然甩一圈吐一口,就这么甩了十几圈,吐了十几口!“坚持,再坚持,我要成为‘梅花奖’演员,我要配得上‘梅花奖’这个称号,我绝不能倒下!”这就是当时我内心的呼吼,硬是支撑着坚持到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演出。大幕落下时,我直接瘫倒在地……那种撕裂般的头痛,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状元未了情》

记得还有次在上海演出《何文秀传奇》,开场前剧场工作人员用湿拖把拖地。作为小生的我脚蹬高靴,开场一亮相就脚底打滑,仰天摔了一跤,观众还以为动作就是这么设计的。谁能想到是一场事故,其实我当时就已经摔得尾骨骨裂了。但大戏才刚开场啊!作为一名“梅花奖”演员,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深切领悟着什么叫“戏比天大”。只要能坚持,我绝不放弃,忍着剧痛投入到角色中,坚持着演完整台大戏。下了舞台,就上了救护车。

《何文秀传奇》

还有一次在下乡演出中,我因为食物中毒导致上吐下泻,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但当天晚上还要演出啊!这样的身体状态怎么行呢?!于是赶紧挂了急诊,从上午8点一直打点滴到下午5点多。之后顾不得休息,便匆忙赶去剧场化妆准备晚上的演出。开场铃声一响,我如期出现在了舞台上,虽然身体是虚弱的,但精神是强大的,最终高质量地为观众奉献了一台近3个小时的演出。

萧雅在下乡演出中返场与观众互动

作为民营院团,我们更深知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只要是观众所需,但凡我们能做的,就必须无条件为观众服务。只有赢得观众、赢得口碑,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因此,从院团成立伊始,每次大戏结束,我都会带领姐妹们登台返场,坚持为观众加唱献演,和他们零距离互动,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了我们院团的招牌。最难忘的莫过于有次宁波演出的返场了。因严重“超时”,竟惹得“拉活”的出租车司机跑进剧场一探究竟——演出都结束快一个小时了,怎么还没散场?!许多人摇头感叹,从未见识过这种场景。

萧雅返场与观众互动

作为“梅花奖”演员,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对得起“梅花奖”3个字,要时刻维护“梅花奖”的荣誉,要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

2019年12月上海大剧院

《桂吐芬芳 萧声雅韵》纪念专场

幕启幕落,流年回转。如今,我所创立的民营院团至今已经走过20多年了,我拿出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和实际行动,通过“以戏赢市场,以质稳市场,以心育市场”的理念,相继创排了《盘妻索妻》《何文秀传奇》《新巡按斩父》《秋海棠》《绿林奇缘》《碧玉簪》《花为媒》《梁山伯与祝英台》《珍珠塔》《孔雀东南飞》等大戏。此外,为了弥补恩师尹桂芳先生在其盛年没有影像资料的遗憾,我将两部尹派经典搬上荧幕,拍摄了越剧电影《盘妻索妻》、越剧电视连续剧《何文秀传奇》,收获了专家和观众良好的反响。

《秋海棠》

作为上海首家越剧民营院团的创立者,我有义务为推动民营越剧院团在新时期的发展贡献力量。作为越剧尹派的弟子,我有责任为师争光,为越剧尹派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力尽所能。

于我而言,“梅花奖”从来就不是终点,而是从艺道路上的珍贵礼物,引领着我前行的方向。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致敬每一位执着于梦想追求的,孤寂而勇敢的,笃行且坚定的,认真而踏实的,如星光闪烁的,引领着后来之人不断前行的孤勇者!我愿一直做这样的孤勇者,中国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孤勇者!

责任编辑 孙竹

设计制作 竹子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征文进行时 |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 斑 | 艺海无涯苦作舟  梅花绽放香满园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柳 萍 | 与梅并作十分春——我和“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东亮 | “艺”路梅花带雪香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陈小朵 | 恒持此志 逆旅含香——我的“梅花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人元 | 认识梁伟平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汪育殊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我的追寻梅花之路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杨升娟 | 我与梅花奖同龄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邵志庆 | 梅花绽放四十载,春色满园朵朵香——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半生缘”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咏梅 | 梅香馥郁韵悠长——我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张培培 | 用热爱和敬仰,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红丽 | 红梅俏丽不争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翁国生 | 雪终输梅一段香——我的“梅花奖”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董 伟 | 创建梅花奖艺术团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顾 芗 | 红梅盛放迎春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冯玉萍 |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田蔓莎 | 寒梅沁香伴我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谷好好 |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景雪变 | 肩负起新时代文艺的报春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林为林 | 傲骨冰雪暗香来——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周育德 | 说说我认识的几朵梅花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孟广禄 | 砥砺艺术初心,传承梅花精神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宋国锋 | 梅花激励40载  甘为剧坛效毕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谢 涛 | 逐梦梨园 傲梅幽绽——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任跟心 | 傲雪红梅 伴我同行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李树建 |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梅花梦”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徐 棻 |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茅威涛 | 名演员的秘密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罗怀臻 |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季国平 |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王蕴明 | 凌霜傲雪报春晖——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


责任编辑 孙竹

设计制作 竹子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